365娱乐场体育投注
当前位置
 首页 >
背景颜色:        
吉安的水(古代治水人物二)
  文章作者:邓红喜  作者单位:退休干部党支部  图片来源:    日期:2017-8-23  【 关 闭 】

       

上篇(古代治水人物一)介绍了古代泰和县槎滩陂、梅陂、汤陂的建设者,本篇再介绍古代遂川县南澳陂、北澳陂和安福县寅陂的建设者们。

遂川县南澳陂的建设者

南澳陂(原名大丰陂、横痕陂,也有合称灵陂者)位于龙泉县(今遂川县,下同)珠田乡南溪村,拦截遂川江支流左溪筑陂。工程始建于北宋明道年间(公元1032-1033年),迄今已980余年。据清《龙泉县志》载“南澳陂在水南二十都。宋明道县令何嗣昌筑,其陂原分大丰、横痕两处,引左溪武陵泷(今草林冲)水入山渠,至黄塘鹅鸭洲与达岭泷(今达溪河)水汇,筑横痕陂障之,至新曷(hé)分五小陂直抵萧村(今瑶夏乡洋村)湃之尾,四厢三都之田,俱受灌注。”宋淳熙二年(公元1175年)龙泉县主簿黄荦(luò),南宋嘉泰元年(公元1201年)龙泉县主簿王楹,明嘉靖五年(公元1526年)龙泉县摄县事翁溥,清乾隆三十三年(公元1768年)龙泉县县内举人郭之屏、龙泉县知县杜一鸿等先后重修、重建。

何嗣昌,字绍宗,江苏苏州人,进士。宋明道二年(公元1033年)以寺丞知龙泉县事。他不仅在龙泉县兴修水利,筑陂引水灌田,而且修筑泰和县梅陂。据《泰和县志》载:“县之禾蜀旧有梅陂,灌田200余顷,岁久湮没。宋景祐初(公元1034年),何嗣昌修复之。”何嗣昌不但修陂,他在龙泉县令任上,看到县城地势低洼,认为必“择地经营”,便召集地方耆绅计议,将县城由水南原场治旧址迁至“气象高敞”的水北桐木墈下(今遂川县城北),开挖阔2丈、深5尺的县城护城河。何嗣昌还创建了遂川江浮桥。

黄荦(luò),宋淳熙二年(1175年)龙泉县主簿、代知县,率众重建大丰陂,灌田2万余亩,买田10亩、买山900亩,以备修筑经费,并设正负陂长管理。

王楹,宋嘉泰元年(公元1201年)龙泉县主簿。在县西置大丰仓,为修陂储存粮食。

翁溥(pǔ),龙泉县摄县事,明嘉靖五年(公元1526年),再次组织修建南澳陂。

郭之屏,龙泉县(今遂川县)人,号牧堂,瑶厦乡绅士,曾任甘肃省清水县知县。乾隆三十二年(公元1767年),以其举人身份,写成《南澳陂说》呈邑尊杜侯,说动知县杜一鸿,“亲临废陂处所,审度权宜”,认为郭之屏的办法可行,更赞赏其将横痕陂改陂为闸的设想。于是,组织民夫修复陂堰,使中断灌溉200多年的南澳陂恢复通水受益(此时,南澳陂称为灵陂,又称南澳灵陂)。

杜一鸿,字于磐,号西田,江苏江阴人。清乾隆三十年(公元1765年)以进士由虔州(今赣州)信丰县调任龙泉县知县,乾隆三十六年(公元1771年)去任,乾隆三十九年(公元1774年)复任,乾隆四十年(公元1775年)去任,先后在龙泉县任职九年。

遂川县北澳陂的建设者

北澳陂地处泉江镇四农村,遂川江末端,距县城1.5千米。拦河坝以上集雨面积1104平方千米。多年平均年径流量15.75亿立方米,多年平均流量49.4立方米每秒。北澳陂古称虎潭陂,因陂上首有虎山,形如虎蹲,面临陂潭,故名。又按古代《六书》“水崖以外为溪,水崖以内为澳”的注释,取名北澳陂。北澳陂“肇自南唐”(何人创建无载),历经宋、元、明、清几个朝代。宋皇祐二年(公元1050年)县令陆若济,清顺治年间(公元1644-1661年)县人卜村生员谢瑞征、知县路汝前,康熙五十四年(公元1715年)知县黄宏任先后重修重建。清康熙五十四年(公元1715年)乡民梁德永积极筹资修筑。

 陆若济,字邦美,江西金溪县人,进士,宋皇祐二年(公元1050年)任龙泉县县令,重视农田水利建设,当时南澳陂、北澳陂灌田万顷,年久失修,“溃决壅塞”,他到任即率民工“开筑深浚之”,从而使旱涝有备。

路汝前,江苏江宁人,清顺治十年至十五年(公元1654-1659年)任龙泉县知县,积极支持县内举人谢瑞征的提议,“委北乡司买松桩打造水柜”障水引流,灌溉今泉江镇四农、银山和瑶夏乡卜村、螺溪、新林、窗下(时称“五棚”)一带农田。

黄宏任,浙江仁和人,初捐翰林孔目,于清康熙五十三年(公元1714年)任龙泉县知县,在任五年,重视农田水利设施的维护。当时,南澳陂、北澳陂,凡遇洪水,即亲自视察,出现问题及时组织督促修复,使能发挥灌溉效益。

谢瑞征,龙泉县(今遂川)人,卜村生员。具呈知县路汝前,恳请“委北乡司买松桩打造水柜”,障水引流,灌溉今泉江镇四农、银山和瑶厦乡卜村、螺溪、新林、窗下(时称“五棚”)一带农田。

梁德永,龙泉县(今遂川)人,普通乡民,为“总理六棚首事”(今遂川县泉江镇四农、银山和瑶夏乡卜村、螺溪、新林、窗下,时称“五棚”;加上后来邀集的谐田、网埠、岭排等村合称“六棚”),他看到修陂费用不足,毅然出卖自己的良田筹款用来筑陂,工程得以继续进行。至康熙五十七年(公元1718年)十一月,石陂始告完工。

安福县寅陂的建设者

据《江西通志》记载,北宋治平年间(公元1064-1067年)黄中庸任安福县县令时创建寅陂,经过勘查,选定县西七里山(今安福县横龙镇枫塘村)拦截泸水筑寅陂,引水灌田13000亩。而后,宋、明、清代,多任县令、州判、县丞如赵师日、潘枢、何澄、王鸣风等经历过多次维修、重筑。

黄中庸(公元10301110年),字长行,号军城居士,北宋文学家,政治家。出生于福建兴化军城西驿前街府西巷(今福建省莆田市城西雷山巷110号其故居黄文正公祠尚存)黄太常寺卿第,北宋景祐甲戌进士大理寺评事黄宠之子。黄中庸从小受到其父宋进士宝文阁大理寺评事黄宠的熏陶,学习刻苦,勤奋上进,北宋皇祐四年(公元1052年)中福建乡试举人,次年,赴京会试第一,即会元;经殿试中进士二甲第一名,即传胪(lú;传胪,古代科举制度中,状元、榜眼、探花以下,其第四名,即进士二甲之第一名)。历官江西安福县知县、县令,北宋治平四年(公元1067)后,司马光温国公荐其才任太常博士擢广西北海通判,旋任邵武知府,授浙江提刑,后召入朝为太常卿,入值总理太常院,主持修撰皇帝起居礼宾司庙会,起草礼仪诏诰。 与欧阳修、包拯、赵抃(biàn)、刘敞、文彦博、富弼、王尧臣、韩琦等齐名。黄中庸天性浑厚,为人仁惠,为官宽惠,能断奇狱,所活甚众。在浙江提刑任上,浙人德之,去日,士民乞留,以温公论荐累官至太常寺卿、侍中兼枢密院副使。后蔡京恶之,贬为太常博士,辞之,名入元祐党禁而致仕(辞去官职)焉。

赵师日,南宋绍兴年间(公元1131-1162年)任安福县县丞,亲率民众维修寅陂。

潘枢(shū),明洪武初期(公元1368-1370年)任安福州州判,筹资重筑寅陂。注:元元贞元年(公元1295年),安福县改为安福州;后于明洪武元年(公元1368年)复为安福县。

何澄,明正统六年(公元1441年)任安福县县令,为抗旱事多次勘察后,组织乡民修复寅陂。

王鸣风,嘉靖年间(公元1552-1566年)任安福县县丞,组织义工整修寅陂,使之发挥灌溉效益。




责任编辑:刘海林  

返回首页 |  服务承诺 |  领导分工 |  机构职能 |  水文简介
CopyRight 2004-2013, 365娱乐场体育投注,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证编号:赣ICP备11005644号
地址: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吉福路竹笋巷3号 E-mail:jxjasw@163.com 邮编:343000 联系电话:0796-8323912
技术支持:吉安诚轩网络科技 ICP备案号: 赣ICP备11005644号